參展藝術家:張庭嘉、胡芳瑜
主辦單位:台北客家文化中心 、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
展覽地點:台北文化主題公園戶外藝廊
2019年藝術家張庭嘉與胡芳瑜應邀請共同參與台北客家文化中心《2019台北客家文化中心藝術家進駐計畫》,我們將整個進駐計畫分為四個創作活動:(1)共創工作營青年版、(2)共創工作營親子版、(3)在地十位客家遷徙商家訪談、(4)將前三個創作活動的成果,轉譯成「客家藍染小屋」。我們希望這次的進駐計畫,除了創造「物件」外,也透過創造「事件」,來讓觀者了解這些「物」的「來歷」。
共創工作營青年版,邀請12位成員於一日內進行四個創作活動:平面互動速寫、戶外拍攝行動、立體創作及共同版畫創作,在有限的一日時光內,讓成員感受創作其實可以無視規則,先以直覺觸發創作行動,再回頭來檢視這個創作直覺的潛在內容或是心理傾向。我們也刻意將工作營青年版的講座內容拉至10分鐘內,介紹創作的各種可能面向,供成員做為未來創作思路上參照與啟蒙。共創工作營親子版,邀請10位親子組合,更是濃縮青年版的課程,聚焦在親子分享、與繪畫的純粹喜悅上,家長帶著孩子與其他成員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,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歷程。在地十位客家遷徙商家訪談,則是集合了十個客家人,講述自身遷徙來台北打拼的生活經驗,將共創活動與客家經驗的內容,我們整理出豐富的文本,將三個創作活動的成果,印刷在藍布上,成功將藍染布的家用特質,轉換為記憶、創作、書寫的媒介。並且構築出一個客家藍染小屋,於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戶外藝廊展出,讓公眾了解,原來藍染布可以被抽象化,作為工藝、飾品,也可以作為記憶、活動的載體,存放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之中。
共同創作成員:
韻圓、芳慈、蓓伶、維康、瀚元、瑋廷、芯培、婉瑋、淑芬、享元、朗丞、宇瑄、祐青、伊珊、耀陞、璿安、承楙、家彤、星妤、宗倫、佩芬、苡臻、雅茹、亮至、雨欣、岳庭、薏雯、Jason、銘崧、Gawii、冠德、崑崙中藥店、唐山書店、凱勝商行、英光藥局、立青蔬果、劉媽媽飯糰、白雪洗衣店、螢光水電行、皇嘉文件、保順牙醫
主辦單位:台北客家文化中心 、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
展覽地點:台北文化主題公園戶外藝廊
2019年藝術家張庭嘉與胡芳瑜應邀請共同參與台北客家文化中心《2019台北客家文化中心藝術家進駐計畫》,我們將整個進駐計畫分為四個創作活動:(1)共創工作營青年版、(2)共創工作營親子版、(3)在地十位客家遷徙商家訪談、(4)將前三個創作活動的成果,轉譯成「客家藍染小屋」。我們希望這次的進駐計畫,除了創造「物件」外,也透過創造「事件」,來讓觀者了解這些「物」的「來歷」。
共創工作營青年版,邀請12位成員於一日內進行四個創作活動:平面互動速寫、戶外拍攝行動、立體創作及共同版畫創作,在有限的一日時光內,讓成員感受創作其實可以無視規則,先以直覺觸發創作行動,再回頭來檢視這個創作直覺的潛在內容或是心理傾向。我們也刻意將工作營青年版的講座內容拉至10分鐘內,介紹創作的各種可能面向,供成員做為未來創作思路上參照與啟蒙。共創工作營親子版,邀請10位親子組合,更是濃縮青年版的課程,聚焦在親子分享、與繪畫的純粹喜悅上,家長帶著孩子與其他成員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,一起參與孩子的學習歷程。在地十位客家遷徙商家訪談,則是集合了十個客家人,講述自身遷徙來台北打拼的生活經驗,將共創活動與客家經驗的內容,我們整理出豐富的文本,將三個創作活動的成果,印刷在藍布上,成功將藍染布的家用特質,轉換為記憶、創作、書寫的媒介。並且構築出一個客家藍染小屋,於台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戶外藝廊展出,讓公眾了解,原來藍染布可以被抽象化,作為工藝、飾品,也可以作為記憶、活動的載體,存放在當代藝術的脈絡之中。
共同創作成員:
韻圓、芳慈、蓓伶、維康、瀚元、瑋廷、芯培、婉瑋、淑芬、享元、朗丞、宇瑄、祐青、伊珊、耀陞、璿安、承楙、家彤、星妤、宗倫、佩芬、苡臻、雅茹、亮至、雨欣、岳庭、薏雯、Jason、銘崧、Gawii、冠德、崑崙中藥店、唐山書店、凱勝商行、英光藥局、立青蔬果、劉媽媽飯糰、白雪洗衣店、螢光水電行、皇嘉文件、保順牙醫